当前位置: 首页 > 市场

环球头条:杨秀清对太平天国有多重要?传达上帝旨意,他死了太平军就是散沙

发布时间:2023-04-13 11:52:47 来源:中华网热点新闻
引言 常言道"万丈高楼平地起",建房子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把地基打牢,地基不稳房子建好也会崩塌,这个道理上升到国家层面也是一样的。比如太平天国时期,洪秀全以宗教为基石建立起太平天国,而杨秀清作为宗教的代言人,深受太平军的信赖,他就是太平天国的基石,如若他倒下,失去信仰的太平天国终将走向了衰亡。 01

杨秀清,生于清朝时期广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中,以耕山烧炭为业。1846年,因缘际会加入"拜上帝教"。1851年参与发动金田起义,后被封为东王,1856年在天京事变中被杀。杨秀清对于太平天国而言,如同诸葛亮对刘备,周瑜对孙权一样重要。现在的人们讨论太平天国运动普遍认为,如果杨秀清还活着,"驱除鞑虏,恢复中华"这一口号,那就不是说说而已了。那么杨秀清对太平天国有多重要,又有啥作用呢?对此专家表示,杨秀清是天父的替身,传达上帝旨意,他死了信仰就死了,太平军就是一盘散沙。

▲杨秀清雕像

目前的学者们普遍认为,杨秀清作为拜上帝教的精神领袖,是太平天国的信仰所在,没了信仰太平天国就是一盘散沙。杨秀清最大的权力不是他东王的身份,而是"代天父传言"。太平天国起义时,洪秀全举的是"拜上帝教"的旗帜,还以宗教作为建国之基石,早期太平军正是因为有信仰的支撑才得以打得清军节节败退,由此可见作为一个信仰组织,杨秀清天父替身的身份有多重要。关键时刻随时化作上帝、天父的替身,直接领导太平天国,连其余六王都不敢和他对抗,毕竟军心所向。所以只要杨秀清一死,底层的军民看到"天父的替身"都死了,那么"拜上帝教"的信仰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?人心涣散之下,军队无心战斗,失败也在所难免。


(资料图片)

▲太平天国油画

此外,纵观中国历史无论哪个朝代士大夫绝对是最有影响力的一群人。在以"士"为尊的时期,士大夫看似不起眼,然而关键时刻却是最致命的存在。而洪秀全此人,思想太过极端,他认为拜上帝教才是最好的,于是转头将矛头对准了儒释道三家。然而儒释道在中国早已是深入人心,轻易不能撼动,因此洪秀全的一些所作所为得罪了一大批世家大族。反观杨秀清,思想开明,尊重各类信仰。有一次,洪秀全想毁掉儒家各类经义,杨秀清不惜以"天父下凡"来阻止他。这样的操作收到了士大夫们的好感,也为太平天国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。

▲天王府近照

02

张德坚在《贼情汇纂》评价杨秀清:"于行阵机宜,山川形势,颇能谙习。虽不读书,罔知兵法,然皆谲诈机警,逞其毒焰,竟能成燎原之势。"如果要论太平天国中最会打仗的人,那杨秀清一定排得上号。太平天国军师洪仁玕评价他说:"过去东王在世时,拓土开疆,犹有日辟百里之势"。可见杨秀清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做出的贡献之大,他率领军队南突北冲,所到之处,战无不胜,非清军能够阻挡。

▲《金田起义》油画

然而,1856年"天京事变"爆发,洪秀全得密告称杨秀清要谋反,于是密诏北王、燕王和翼王联合绞杀,杨秀清及其家属在这场事变中被屠戮。杨秀清死后,太平军失去信仰支撑,士气逐渐下降,时常大败而归,被打的进退维谷。再加上之后太平天国剩下诸王一直在起内讧,没有信仰支撑的太平军由一个整体变得四分五裂,最终走向覆灭。由此可见离开了杨秀清,太平天国就是一盘散沙。

▲洪秀全雕像

对于杨秀清本人的死,历史上多有猜忌。有人认为他是因为骄横跋扈才被杀死,也有人认为他在与洪秀全争权之中失败,反被杀害。《金陵省难纪略》、《金陵续记》等文献记载,杨秀清逼天王封自己为"万岁",天王洪秀全所以密令北王,翼王,燕王等人共同干掉东王。李秀成指杨秀清太能作死,翼王石达开则表示,洪秀全早有杀杨秀清之意,故意封杨秀清为东王,就是要挑起各王之间的矛盾。

结语 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,尽管它失败了,但同时它也拉开了民族革命的帷幕。虽然这场运动有着很多的问题,但它也是当时旧社会之下,人民反对西方列强侵略和对封建社会的反抗的唯一出路。

参考资料:

《尚书·大禹谟》

《金陵省难纪略》

《金陵续记》

《贼情汇纂》

标签: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欧洲质量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3   联系邮箱: 58 55 97 3@qq.com